师德传承,育兰花香——田垚

发布者:吴志龙发布时间:2022-11-04浏览次数:138

师风师德大家谈

师德传承  育兰花香

  

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田垚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到: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等,这都是师德;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即教师的行为作风。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等等。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师德师风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更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好老师呢?既然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我想,我们应该把培养好的师德师风放在首位。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提到的: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这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应该就是好的师德师风的关键,即: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关于前两点,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从古至今,“传道”都是放在第一位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同时也身为一名中共党员,更应该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我的本科专业是临床医学,医学生的特点就是在刚入学就要宣读医学生誓词。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感觉从我庄严宣誓的那一刻起,无形的使命感已经在心中诞生。医学的课本又多又厚,但是当老师举出那些活生生的例子,以及当我们走进临床,看到老师们忙碌的身影、抢救病人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时,我才深刻的体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学生誓词中的那句“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意义。不过我后来研究生转做了基础研究,是因为谢老师。其实谢老师只在大二的时候给我们上过一节生物学导论的课,但他广阔的学识和人格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我获得保研资格之后就直接去联系了谢老师。我想这就是“好老师的力量”吧。后来在研究生阶段以及留校工作之后,“谢老师的力量”也一直在影响着我。每每提及他当初回国建立了我们这个专业方向、听到他谈论关于国家、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于科研的发展与我们的坚守,以及他对于我们年轻教师的支持,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也更加坚定了信念,要增强民族自信、不忘初心,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要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静下心来做科研。

  我所在的韩老师课题组一直很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建设,这几年实验室的老师自费组织学生观看了《我和我的祖国》、《中国女排》《九零后》等电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凝聚力。而谈到实验室的大老板韩老师,上学期学校搞优秀研究生导师评选,包括我在内的众多已经毕业的学生一起录了个视频,给韩老师加油。视频里的句句肺腑之言,足以体现韩老师的“力量”。韩老师的正直无私、严谨科学态度和广博的知识面给初初接触科研的学生们带来了非常正面积极的影响。与我而言,韩老师给我留下最深的影响就是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培养。这也正符合了我校现在提倡的“生为首位”的教学理念。首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再因材施教,发掘每一个学生最大的潜能。韩老师的这些行为我看在眼里,学在心里。在我成为研究生导师之后,我也希望可以指导好每一位学生,但更多的时候我是跟他们共同成长。“有仁爱之心”在这里体现得尤为重要。有爱才有责任。学生由于基础背景有差异,需要我们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由于个人性格原因,这一点一开始时我做得特别不好,直到又一次在我指导完一个学生感受到了她真切的感谢的目光后,我意识到了自己之前对她的偏见。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我不应该剥夺学生进步的权利,而应该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我从去年开始承担本科生《生物化学》的部分课程,算是对本科生教学有了初步了解。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差别在于,他们初入大学校园,充满着对未知事物的探索,他们往往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期,也正处于政治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萌芽期。上完课你会发现,你的付出能从他们的表现中得到反馈,这样一种相互促成的成长使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使我想要更好的尽职尽责、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不仅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更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今年,我承担了《生物化学》(上)的全部课程,带着去年收获的一点信心与经验,我从整体上重新审视了《生物化学》(上)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积极的尽我所能的把它带给了学生。这门课程是生物学相关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更是培养高校低年级学生树立最基本生命观念的主要课程。我们选择的这本教材中有很多科学故事,课程中也会提及中国科学家所作出的贡献,这些都能帮助学生在接收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精神、家国情怀,提高国际视野,增强文化自信。此外,我也会通过课后作业和随堂小考来尽量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希望能以不同的方式激励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当然从我自己的角度,在教授这门课程的过程中,除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之外,我更需要提高的是“有扎实学识”。由于我本科生化学得比较简单,科研过程中直接接触得也不算多,所以相对而言知识面还是比较浅、学识体系也不够完善。前期我已经从暑假就开始备课来尽力弥补缺陷,平时也在不断积累生化领域的最新进展,但有时候面对学生的提问还是无法游刃有余的开展沟通。这也是我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我相信教师的这份使命感会督促我不断前进。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大学教师对学生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正确人生观的职责。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也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一名好老师的4 点要求,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祖国的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