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姚红红课题组在脑卒中神经元损伤研究中取得进展
发布人:许峰  发布时间:2019-08-22   浏览次数:1793


716日,东南大学医学院姚红红课题组在神经科学领域知名学术期刊《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环状RNA TLK1通过调控miR-335-3p/TIPARP途径加重缺血性脑卒中后的神经元损伤和神经功能缺损》(Circular RNA TLK1 aggravates neuronal injury and neurological deficits after ischemic stroke via miR-335-3p/TIPARP)的最新研究成果。该项工作揭示了环状RNA在调控缺血神经元损伤中的重要作用及分子机制,为寻找调控缺血后脑损伤的潜在靶点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新思路。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塞”或“脑栓塞”,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缺血性脑损伤涉及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的程度是决定脑卒中结局的主要因素,然而,控制缺血神经元死亡的分子开关却鲜为人知,因此,研究脑缺血后的神经元损伤及其分子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环状RNAcircRNA)在脑中表达丰度通常较高,并且参与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姚红红教授课题组的前期工作已经发现环状RNAcircRNA)参与缺血性脑卒中,但circRNA在缺血性卒中相关神经元损伤中的潜在作用仍不清楚。


该项工作深入系统地探讨了环状RNA TLK1circTLK1)及其通路在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中的机制以及潜在生物学标记的价值。该研究中,研究人员该研究发现circTLK1表达水平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中显著升高。敲低circTLK1可显著降低脑梗死体积,减轻神经元损伤,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进一步通过对分子机制研究阐明,的探索发现,上调的circTLK1sponge方式竞争性结合miR-335-3p,抑制miR-335-3p的活性,进而增加而上调下游靶蛋白TIPARP的表达,从而导致神经元损伤并加重脑梗死和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研究也证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中circTLK1水平升高。该研究不仅揭示了circTLK1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不利作用,而且提示circTLK1可能是脑缺血导致的中神经元损伤的一个新机制,而且调控circRNA可能是为改善脑卒中后神经损伤的提供一个潜在的干预新策略。


姚红红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机制相关研究,已围绕脑卒中和抑郁症这两种重大神经系统疾病的共性病理机制-神经炎症的研究,聚焦表观遗传学-非编码RNA(特别是circRNA)调控机制,取得多项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yNature Communications,Autophagy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专业权威期刊。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为东南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吴芳芳,通讯作者为东南大学医学院姚红红教授。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特聘教授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jneurosci.org/content/early/2019/07/16/JNEUROSCI.0299-19.2019.long

图注:circTLK1通过miR-335-3p/TIPARP途径加重缺血性中风后的神经元损伤和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机制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