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国际知名杂志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正式发表了东南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及“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刘向东教授课题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病研究所马雄教授课题组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陈卫昌教授课题组等多家研究单位的合作研究工作: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s Six Novel Risk Loci for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该项研究通过对汉族人群进行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IL21信号通路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我院博士研究生邱方和讲师史兴娟等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旧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由免疫损害介导的以肝内小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控制PBC疾病发展的最有效手段。本研究旨在通过GWAS分析,鉴定PBC关联基因,为临床治疗提供潜在的靶向目标。刘向东和陈卫昌教授牵头成立了江苏省PBC研究协作组,并与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马雄教授等合作,经过五年的努力建立了国内最大规模的PBC生物样品库。这一研究工作对1,122例汉族PBC样品和4,036例正常对照进行GWAS分析,并对37个GWAS显著位点在907例PBC和2,127例正常对照中进行验证,共证实了16个基因位点达到了GWAS显著性,其中IL21、IL21R、CD28/CTLA4/ICOS、CD58、ARID3A和IL16位点系国际上首次发现。基于GWAS研究结果,进一步分析了IL21和IL21R在PBC患者肝组织病灶的表达,发现IL21主要由汇管区周围的炎性肝细胞和浸润的炎性细胞表达,IL21R的表达细胞主要聚集在炎性汇管中,尤其是损伤的小叶间胆管中,且IL21和IL21R表达细胞的数目是与肝脏组织的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成正比的。该研究工作揭示了IL21信号通路和T细胞辅助激活的异常在汉族人群PBC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协同创新计划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的资助和支持。
图1:汉族PBC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的曼哈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