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1日,脑科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在线发表了东南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周子凯副教授、刘安博士、夏淑婷等的研究论文: “内源GluA1和GluA2的C尾差异性调节海马突触可塑性及学习过程”(The C-terminal tails of endogenous GluA1 and GluA2 differentially contribute to hippocampal synaptic plasticity and learning)。该工作主要由加正平教授指导,在谢维-加正平合作实验室完成。
学习与记忆是大脑认知功能的基本表现形式。发现、解析参与介导学习与记忆的细胞、分子基础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也是人们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相关脑疾病或增强健康人脑功能的前提。AMPA型谷氨酸受体介导了脑内绝大部分的快反应兴奋性突触传递,因此AMPA受体在突触可塑性及学习与记忆中的作用长期以来一直是脑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以往该领域内的海量研究大都采用了体外组织或细胞培养、干扰小肽、转染或病毒介导的外源蛋白表达等技术手段。但基于上述研究方式研究所得出结论是否能适用于内源性AMPA受体一直存疑。此外,先前报道的若干AMPA受体亚基敲除小鼠品系由于其基础水平的运动能力有缺陷,无法进行学习与记忆的行为学检测。本研究建立了GluA1和GluA2这两种重要的AMPA受体亚基的C段尾部互换(swap)的转基因小鼠,通过检测发现C尾互换的小鼠基础突触传递和基本行为学正常。但内源性GluA1 C尾和GluA2 C尾的存在分别是海马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的充分必要条件。水迷宫和情境恐惧记忆测试结果发现内源性GluA1 C尾和GluA2 C尾也分别在空间和情境的学习记忆起重要作用。这一成果表明大脑中AMPA受体不同亚基对于突触可塑性和不同种类的学习记忆的决定性调控作用。
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加合作项目和加拿大科学基金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17-0030-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