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实验室,公益小课堂” 记陆巍课题组2019年度实验室开放日活动——“聆听神经元的秘语”

发布者:许峰发布时间:2019-05-24浏览次数:1234


2019518日上午,来自南京晨报小记者团的一行人于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大礼堂前的喷泉处集合,小记者们的脸上写满了期待,原来他们要参加陆巍实验室的开放日活动。

陆巍实验室的志愿者们为小记者发放科普徽章后,带领着他们去李文正楼南楼213参加“聆听神经元秘语”为主题的科普讲座。在路上就有心急的小记者们向志愿者提出问题: “老师,大脑里真的在放电吗,为什么我感觉不到呢?神经元是什么啊?”, “老师,你怎么知道大脑在放电呢?”,“小朋友们,你们问的问题在今天的讲座里都能找到答案哦!”志愿者告诉小记者们。

1 晨报小记者在东大礼堂前合影


在南楼213,由志愿者鲍毅非博士为大家做主题报告。他首先为小记者介绍大脑的结构组成,大脑各种神奇的功能。接下来介绍大脑的基本组成——神经元,包括神经元的结构特征,以及神经元之间如何通过电信号进行交流。最后介绍研究大脑的多种方法,如大脑成像技术、电信号记录技术以及前沿的光遗传技术。为了加深小记者们的理解,报告中穿插许多栩栩如生的动画视频及互动环节,在30分钟的报告环节中,小记者们听得聚精会神,积极与“鲍老师”互动。

2 小记者聆听鲍毅非博士的科普报告

听完报告,为了让每个小记者都能参与到实验中去,志愿者将小记者团分成3组参观实验室,每组6-7组家庭,分别由3

志愿者带队,按顺序参观3个不同的实验,每个实验点有1-2

志愿者进行讲解,戏称“领队”和“站长”。

在实验1,小记者们直接观察大脑中神经元的形态。志愿者高珊为小记者们展示大脑中的记忆细胞——CA1区锥体神经元的胞体、顶树突和基地树突的结构。当小记者们看到显微镜中活的神经元不禁感慨“原来记忆细胞也能肉眼可见!”。随后她还为小记者们展示离体脑片电信号记录的电极,“这个电极尖端非常细,只有几微米,肉眼完全看不到,我们就用它来记录电信号。”紧接着,每位小记者都亲自动手,在显微镜下找到并观察到电极的尖端。

3 志愿者高珊为晨报小记者介绍大脑中的神经元

在实验2,志愿者薛锦文为小记者们介绍多通道记录技术中的微丝阵列电极的制作方法、工艺流程等等。同学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微丝阵列电极的尖端形态,微观结构。经过志愿者的讲解,同学们明白了阵列电极工作的最基本原理。“这些就是我们捕获神经元交流的工具,随后我们将通过手术将他们植入大鼠的大脑中,通过记录电信号的变化,破解神经元交流的秘语,解读大脑的奥秘!”志愿者给大家介绍。

4 志愿者薛锦文为晨报小记者讲解电极制作流程

在实验3,同学们来到了多通道记录与行为实验室,由志愿者邢丹琴和邱实展示帕金森疾病模型大鼠运动行为实验以及多通道记录实验。在演示过程中,同学们学习到有关动物行为学的基础知识。有些小记者们表示,以前自己小看了大鼠,原来它们也是非常聪明的动物,可以学会多种行为实验,为人类的研究做出这么大的贡献。

在讲解多通道记录时,小记者们被这种新兴的研究方法深深的吸引住。当他们看到头上植入着电极的小鼠时,都纷纷露出了惊讶的神情,“我们把电极接上,就可以实时记录大鼠脑袋里的电信号”。小记者们对这一内容很感兴趣,不断地向志愿者提问,以了解更多关于小鼠脑电记录的知识。

5 志愿者邢丹琴、邱实为晨报小记者展示大鼠行为实验及电信号记录实验


参观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为参加活动的小记者们发放活动证书以及纪念礼品,小记者们表示这次活动受益匪浅,还有不少人预约明年的开放日活动。

为了提高这次活动的影响力,加深公众对基础科学的认知,本次活动全程由江苏卫视公共新闻频道进行跟踪报道,并在南京晨报、现代快报、新闻360、扬子晚报网、荔枝网等多个媒体平台上进行宣传。

6晨报小记者领取实践活动证书及纪念品


7活动结束后合影

8陆巍教授接受媒体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