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 课比天大 生为首位
以生为本、生为首位的生命科学领军人才培养
供给侧改革与提升路径研讨会
地点:微波楼203会议室
参会:学院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PI、党政领导、教师代表
主持:韩俊海
研讨主题:
1、学院“十四五”及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重塑
2、东南大学生物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再定位
3、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包括但不限于学院办学体制转型、教学组织单元规划与建设等)
4、新时代生命科学领军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高端人才引育、教学团队建设等)
5、专业设置改革创新及教学成果培育
6、如何加强教学运行与保障(结合学校校区功能规划调整及基于医工交叉的新医科大平台建设,学院的办学空间如何选择?运行资源保障及服务保障)
附参考材料:
1)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3)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项目建设方案
附件二: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概况
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可以追溯至1921年国立东南大学时期由秉志等老一辈生物学人创办的国内第一个“生物学系”。秉志院士、戴芳澜院士、张景钺院士、蔡翘院士、童第周院士等一大批国内知名学者先后生物系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原东南大学(经历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发展时期)生物学科随医学院迁出组建华东军区军医学院,后几经更名为南京铁道医学院,杨焕明院士、贺林院士是优秀毕业生的杰出代表。2000年4月,南京铁道医学院等与东南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东南大学,依托东南大学强大的工科优势和不断增强的综合实力,以遗传学为核心的生物学科及相关生物学专业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为大力发展生命学科,东南大学于2009年成立生命科学研究院,2019年撤销研究院建制组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院所在的东南大学教育教学声誉卓著。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初心使命和课比天大、生为首位的育人理念。一个多世纪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近37万各类优秀人才,涌现了一大批建功立业的精英翘楚,在东南大学工作或学习过的两院院士达200多位。学校是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全国12个),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3个。共有3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3个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有36门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9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0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8年以来,51人次入选新一届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主任委员3人次、副主任委员10人次。学校建有1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1个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东南大学连续四届(每四年一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其中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并列全国高校第三位。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11项。
学院立足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秉持生物学红船精神和优良办学传统,重塑人才培养目标,努力造就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生命科学领域领军人才。
本科教育方面,2004年恢复开办生物工程本科专业,2019年成立学院后,于2020年新设生物科学专业,接转生物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任务,每年共计招生40人。在大力推进“提升新兴,强化交叉”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学院正在积极探索试办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双学位培养模式,培养能从事新时代社会急需的复杂健康大数据采集、研究处理和管理应用的创新性复合型智能生物领军人才。
研究生教育方面,学院致力于高水平的研究生培养,构建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硕博贯通的课程体系,在研究生培养中实行轮转制度,通过在培养阶段不断提升科学与人文素养,加强日常各类学术活动和激励机制,激发研究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增强追求真理的使命感。研究生培养设置生物学硕士和博士专业,设置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和专业博士学位专业,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70余人,博士研究生近30人。
学院目前在籍学生近3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