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0日,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柴人杰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 (IF 15.1)上在线发表了题为“Natural multifunctional silk microcarriers for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therapy”的研究性论文。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天然多功能丝素蛋白微载体用于内耳局部药物递送和听力损失治疗。柴人杰教授团队的博士生张慧为本论文第一作者,柴人杰教授为本论文最后通讯作者。
职业环境中发生的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是听力损伤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工业化国家。在噪声暴露下,耳蜗中会产生过量的活性氧(ROS),而内源性抗氧化系统在清除 ROS 方面存在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外源性抗氧化剂可以在维持体内平衡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然而,血迷路屏障阻碍了传统方法给药方式(全身给药和静脉注射等)的有效性。相比之下,通过圆窗膜(RWM)进行局部给药已成为一种首选策略,因此已开发出各种生物材料衍生的载体用于局部内耳递送,包括纳米颗粒、块状水凝胶、微胶囊和微粒。尽管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大多数此类载体结构简单,所装载药物的长期储存能力较差,且无法在目标位置长期停留,导致治疗结果不理想。此外,这些载体主要来源于合成聚合物,通常存在生物相容性差和生物降解不充分等问题。因此,仍然需要开发新型的内耳递送系统。
在本研究中,作者开发了一种具有反蛋白石结构的PDA-丝素蛋白微载体(PDA@SFMCs)用于局部药物递送和听力损失治疗。制备的PDA@SFMC具有丰富的多孔纳米结构和互连的纳米通道,有助于药物的快速装载和持续释放。研究人员证实了PDA@SFMC微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负载抗氧化剂后在细胞水平表现出令人满意的抗氧化性。得益于PDA涂层修饰,该微载体可以长时间停留在RWM上,促进了负载药物的精确局部靶向递送。体内研究结果表明,负载抗氧化剂的PDA@SFMC可以部分恢复豚鼠的听力水平,减少外毛细胞损失,并降低噪声暴露后突触损伤。这些结果证实了 PDA@SFMC 微载体作为局部内耳药物递送系统用于NIHL治疗的潜力。(生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