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晚,由东南大学学生处主办、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的“生命共鸣 梦想相伴”相伴主题系列活动第一期在四牌楼校区中山院111教室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荣幸邀请到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董世坤老师担任主讲嘉宾。同时,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辅导员吴晓纯老师以及兼职辅导员王力擎老师也出席了此次活动。在2024级全体新生和部分2023级同学的热烈欢迎中,学生代表发言之后,董世坤老师展开了分享,并在随后的自由问答环节中为同学们解答疑惑,指导他们探索未来的学习目标和规划路径。
学生代表杨韵琪发表了充满激情和热情的演讲。她首先分享了自己对活动主题“相伴”的理解,并阐述了作为大一新生对专业学习的看法。“记得在开学典礼上,院长上台时我们生科学院的口号是‘生命科学泽天下,中流击水浪遏舟’。这句话,我认为,很好地概括了我们专业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她表示,“我相信生命科学在21世纪无疑是一个领先的、关键的学科,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通过研究生命的各个层面,它为人类提供了对生命现象更深入的理解,并为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对未来的学术探索和研究充满期待。”最后,她以“生化环材”为引子,提出了对未来一年专业学习方向和目标的思考。
董世坤老师以全球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医药科技的发展概况与趋势为切入点,从政策、资金、市场和产业四个维度分析了国内外发展水平的显著差异及其成因。随后,董老师介绍了中国高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为同学们提供了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董老师也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前瞻性视角,为大家深入剖析了在生物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审时度势,以此帮助在座的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选择中占据先机、从容应对。
在师生交流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董世坤老师耐心回答。对于同学们疑惑的我校在生物科学专业和传统生物专业的区别,董世坤老师回答道:“生物科学专业通常倾向于前沿科技领域,而我校在这一专业领域则更专注于动物学研究、遗传学研究以及脑科学机制原理的研究方向。相比之下,传统的生物专业更侧重于应用科学,例如发酵工程和酶工程,这些领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为贴近。”关于同学们提出的出国深造对于就业的优势,董世坤老师耐心解答道:“在国内就业适合进行短期学习和培养,而到了国外更多的是在高校内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总的来说在是否出国这件事上需要以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认识程度来选择。而对于现在由于国内在生物科学方面的发展势头正猛,与国外的差距会更加快速地减小,但是见到不同的科研环境还是很有好处的。”
董世坤老师和王力擎老师为同学们写下寄语。
董世坤老师:探生命奥秘,以学术报国
王力擎老师:平凡也许是生活的本色,但梦想让其变得激动人心
同学们在参与“生命共鸣,梦想相伴”活动后,都深受董世坤老师的启发。潘尹认识到了在生物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提升自我的重要性,并决心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成为行业佼佼者,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李梓豪作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通过董老师的介绍对专业选择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全面的认识,坚定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决心。杨韵琪则对生物科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未来的选择和努力方向有了更多思考,相信只要坚定地追求热爱,最终会有所回报。
“学术至上,生为首位,师为根基。”秉承这一理念,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积极响应东南大学学生处的倡议,举办了此次“相伴”主题活动。该活动的核心目的在于促进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深化彼此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强化教师的使命感。通过这一过程,我们期望实现师生共同进步,教学相长,加速推动东大教育事业的发展。让我们携手迎接“21世纪生物时代”的到来,共同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来源:生科学院)